106.09.01 關於吃飯怎麼教孩子?從學會「品嚐」開始

˙文章出處: 康健網站

˙時 間 : 2017.08.01

˙作 者 : 芒果社企營養中心 林雅恩營養師

˙圖片來源: 康健網站



為了教導孩子珍惜食物、做到零剩食,有團隊突發奇想,讓孩子體驗設計好的取餐橋段,親身經歷模擬街友們從垃圾桶拿便當吃的困境。如此震撼教育,一定多多少少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,但面對根深蒂固的挑食、偏食問題,身為大人的我們,還能做什麼去引導孩子呢?

言教不如身教,從學習「品嚐」開始




不少人以為「吃」是天性,餓了就吃是本能,哪還需要教呢?其實,「吃」這件事,也是從觀摩學習而來的。家庭生長環境有著怎樣的食物、全家人吃飯的習慣如何、以及這些食物出現時的氣氛,都會影響到一生後來的食物選擇。

前陣子一位新手媽媽向我抱怨,她9個月大的孩子對於「吃」這件事好像沒太大興趣,餵個餐要花上個把小時,才能吃完一小包米糊副食品,喝奶也是有一口沒一口的,蔬菜泥就更不用說了,常常餵了不是直接吐出來就是含在嘴裡吞不下。後來找了機會實地觀察他母子倆,果然和我所預測的一樣,新手媽媽常忽略「吃」這件事,是要教的。

別以為把食物放進孩子嘴裡就是餵,要記得用自己的嘴示範「咬」和「吞」的動作,才是教怎麼好好吃飯的開始。 等孩子再大一些,更可以加入「看」和「聞」的動作,讓孩子從小就習慣「品嚐」這件事。爸爸媽媽不做這些動作,孩子就不知道要學,也就可能忽略食物各種不同層次的味道,以為只有甜的、炸的才好吃。
在學校裡,問孩子們剩食很浪費怎麼辦?有些孩子突發奇想說道:「我不吃,應該也有別人會吃,那送給他們吃,就不會浪費了!」聽起來雖然也符合邏輯,但再繼續問下去:「為什麼自己不想吃?同樣的菜也有其他同學覺得很好吃、味道很棒、吃得很高興都沒有剩啊!」多半他們除了抱怨自己喜歡的口味不同,也說不出其他的原因,甚至也無法說出自己為什麼喜歡某些食物或某些口味,這正是我們缺乏味覺訓練的結果,沒有這樣的品嚐習慣,孩子們便無法體會「好吃」這件事,其實得來不易。

教育需要換位思考




晚餐桌上你準備了豐富的烤魚、雞腳,卻惹到剛上幼稚園的孩子傷心不已,直說:「好可憐!魚死掉了,雞的腳腳掉了... 我不想吃了!」除了又好氣又好笑地覺得孩子童心未泯,其實我們沒注意,這也是教導孩子生命意義的最佳時刻啊!陪著孩子一起難過,但也同時以此為教材告訴孩子每個生命要完成的使命都不同,雖然這些雞豬魚蝦死了,但孩子的眼淚代表著這些動物完成了把營養傳遞給大家的任務,孩子的傷心難過不但沒有不對,反而代表著他們開始會重視生命、會學習抱持著感恩的心。

食農教育的農事教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,我們期待孩子們經歷辛苦種植的過程,而學到感恩惜福,然而這些體驗若設計不夠完整,結果就可能不如預期想像。安排孩子們親自動手下田、收割、拔草、種菜、烹調、煮菜都不難,但如何從這些情節引導,建立孩子的認同感,並連結到每天的生活模式,改變飲食的習慣,才是令人苦思的大課題。
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溝通



孩子喜歡玩樂,那我們就用玩樂來教育!「食物王國大冒險」桌遊於是誕生。模擬三餐外食、在自助餐店挑選食物的情境,這個遊戲讓孩子從蒐集食材開始、試著拼湊食譜、再帶入冒險故事打魔王的情節,讓孩子從村民變勇士的旅程中,體驗到「食物就是我的武器」的飲食健康關係。在遊戲的機制上,也置入「蔬菜難收集所以很珍貴」、「剩食可以交換變盛食」、「打魔王只要有對的食物就很簡單」等元素,讓這些概念透過有趣的方式呈現,吸引孩子的注意和認同。家長也可透過這個遊戲,增加正向互動的陪伴回憶,從歡樂玩耍中一起學習,讓家庭餐桌從此有更多愉快的氣氛,不再有討價還價的挑食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